顧名思義就是把原廠的腳踏位置做一個位移
絕大多數時候是往後移
(同時也會往上移)
這個改裝套件就叫做腳踏後移
腳踏後移套件整體上可分為半組跟全組
1.半組後移
使用原廠腳踏利用轉接的方式達到踏點位移的目的一般我們稱為半組腳踏後移
優點是 便宜 CP值超高 算是一種平民神兵啦
2.全組後移
將原廠腳踏整個拆除,用整個套件來取代原廠的腳踏,整個結構都改變了我們則稱為全組腳踏後移
優點是 除了踏點位置改變以外,通常還會附加一些其他的功能升級,完整度更高
1.位移量設定:街道、運動、競技
一般來說 我會建議依照手把的位置以及你個人的使用需求來選擇位移量
a.街車,基本上背不用趴的,也不怎麼壓車,只要不會磨到鞋頭,其實原廠的腳踏是OK的
b.街車,但是跑山會壓到鞋頭甚至腳踏的,或是運動仿賽車款但是把手位置比較高的,位移量不用太多,雙腿夾角我會設定在60-70度左右
c.仿賽,把手位置非常低,喜歡跑山或是追求極致操控感受的,位移量最好是一次到位,雙腿夾角我會推薦設定到50-60度左右
不要到45度 那樣就太鱉腳了
附註1.
重點不要買到腳踏後移量過大的後移,如果你的踏點位置接近你的椅墊最後方,那代表你騎乘的時候腳會在屁股的正下方
這時候,你的姿勢違反人體工學,雙腳是不好出力去支撐身體的,要特別注意
附註2.
位移量來說重點並不在於可調整,而是在於基礎設定值,因為可調整機構通常來說,大約會是在1-2公分上下左右,
一組位移量後4上4的後移怎麼調整位移量還是沒有後8上8的多啊!?
2.大腳踏的加工方式
a.滾花,基本上沒有想像中那樣防滑,磨耗速度也快,成本最低
b.車銑複合,高階後移常用的設定,防滑效果端看設計而定,磨耗速度較慢,成本高
c.可折結構
3.翅膀大小
翅膀大小,不僅是造型,更會直接影響到腳的內側能否安心固定
4.小腳踏結構
a.鋁合金,車床or滾花,成本最低,舒適性較差,防滑的傷鞋,不傷鞋的不防滑
b.鋁合金,包膠,成本較高,舒適性好不傷鞋且較防滑
c.可折結構
5.軸承結構
a.自潤軸承,耐用耐摔,成本較低,精準度及滑順度較差(原廠)
b.培林軸承,精密滑順度高,成本較高,較不耐摔
6.使用材質
鋁合金
6061 T6 價格適中,輕量化高,強度適中,陽極吃色度佳,易於加工 ; 亦有品質較差的回收6061,可留意出口國,日本、歐洲的密度較高
7075 價格高,輕量化高,強度高,延伸率差,陽極吃色度差
不鏽鋼
SUS304 價格高,輕量化低,強度高,韌性高,不易加工
7.可調區塊
a.踏點位置,初始位移量決定後,如果踏點位置可小幅度的調整,有利於調整不同腿粗細.長短的用戶需求
b.踏桿長短,腳掌大小,打檔的時候盡量要讓小腳踏在腳背的位置,剎車則盡量讓小腳踏在拇指球下方更好使力踩踏
c.打檔間距,依照使用需求調整打檔的間距,可以調整成更輕鬆間距長的模式 或是 腳感明確間距短的模式
d.踏桿高低,依照使用者習慣可調整高低
8.滑塊
不幸倒車時可減少摩擦係數,保護車子減少損傷